撰文:深潮 TechFlow
进入新年,回顾去年下半年的加密市场,情绪和热点仿佛经历着过山车般的起伏。
9月时,有以太坊的开发者认为自己“选错了行业”,大部分项目没有新意和真实需求;同期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投资于上个周期的代币是浪费时间。炒新不炒旧,老币逐渐失去价值...
而随着 AI Agent 热潮点燃加密市场,加之最近的老币们集体迎来过一轮大的复苏,项目无论新老,大家的参与热情又被拉到了极点,又会为上涨寻找更多合理的理由。
当前市场环境下,我们应该关注怎样的项目,才能获得更多机会?
周期轮回,价格起伏是市场躁动的脉搏;但穿越牛熊,需求适配才是项目生死存亡的命门。
有需求不意味着一定会价格冲天,但没需求则必然意味着最终的低流动性或归零。
从以上思路出发,还有哪些赛道在我们视线之外,但依然需求强劲?
最近流行的一种叙事是, AI Agent 需求更多更好的数据才能变得更加智能;但实际上,任何 Web3 项目其实都有一种数据类需求绵延不断,只是普通人难以观察到:
数据索引。
从链上杂乱无序的数据中,通过索引进行查询,是任何项目方、开发者甚至是链上用户们了解项目、了解基本面甚至是一切分析的基础。
只要有新的加密项目出现,就有对数据查询/索引的需求,项目越多,需求越旺盛。
而在这个方向上,老牌项目 The Graph 作为代表,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依然势头强劲:
从去年12月算,该项目成立4年,迄今为止已经构建了超1万个子图、100个索引器、17万委托者和800多位策展人,用户社区遍布全球。
在热点转瞬即逝的加密世界,这种“长寿”并不多见。
如果一个基建真的被需要,这才是项目能够存续的下限。但 The Graph 的上限在哪?代币 GRT 又是否能打破炒新不炒旧的魔咒?
如果你并不了解 The Graph 这个项目和数据索引需求,且试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寻找更多收益可能,不妨深入链上数据之海,探索一场 The Graph 不为人知但又需求旺盛的水下作业。
数据索引需求,热点轮动下的永动机
分析一个项目,所处的生态位很重要。
The Graph 处在当前加密生态的哪个位置?其实你可以把整个市场当做一片海洋,水上和水下完全是两种局面。
由于人的注意力有限,你更容易看到水上的“热闹”,不同的项目相继登场又离去,PMF(产品市场契合度)更多停留在一种口号和被利用的叙事中。
但笔者认为,加密市场真正的PMF,其实并不在水面上。
在水下,无论热点怎么轮动,无论是 AI 还是 Meme,那种能让大部分项目都会去用的产品,才是现阶段最佳的 PMF;容易观察得到的有 Pump.fun 等。
如果把交易比作加密之海下持续不断地暖流,Pump.fun 自然很好理解;但在另一端,还有一个并不容易观察、更为深层、但足以托起水上各类项目的需求: 数据索引。
通俗来说,你自己可能不需要数据,但只要有新的加密项目出现,就有对数据查询/索引的需求。
比如一个链上DEX,它要分析自己的交易历史和流动性等,需要查数据;
又比如一个 Meme,它要检视自己代币的 Burn 情况,费用回购是否有买新的代币,也需要查数据...
你可能找不到所谓的加密市场刚需,但为项目做数据服务则是刚需中的刚需 --- 加密项目要对用户提供服务(或至少看上去有服务),无论如何都需要基于链上数据,做自己业务相关的数据分析、可视化和实时监控。
如果一种需求在当下的加密市场里,基本不怎么挑项目,反而说明市场很大。
反过来说,如果所有人都对数据索引有需求,与其分辨需求者是好人还是坏人(也会有空气项目),不如重点关注提供铲子的人 --- 这也是 The Graph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身处的一个奇特又现实的生态位。
这个位置与市场并不那么容易被发现,也是你需要关注 The Graph 这类项目的原因:
为其他项目提供数据索引是当前环境下一种实际、广泛且有真实需求的PMF,项目自身才有穿越周期存活的可能;
站在项目方视角上,如果你是个加密项目,你会怎么想?
链上数据杂乱而破碎,如果我想分析A用户是否把B资产提到C里去其实非常困难。加密项目们自己干代价太大,必须有一种服务商来给它们“铲子”。
于是问题来了:我要的数据从哪来?怎么查才能更快?
你需要走进 The Grpah,看看细节。
秒懂 The Graph 与子图:链上图书馆的“电子目录”
纵览中文区的研报和文章,对 The Graph 的介绍其实并不多。
一方面,数据索引更多的面向 To B 环节离普通用户较远,另一方面底层技术在炒作噪音中,反而显得更加难懂。
因此,我们在这里试图用更加通俗的类比,带你来快速理解 The Graph ;一旦你明白了数据索引需求是刚需,可能会对 Graph 及代币的投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。
一个剔除掉所有技术细节的例子是,你可以把 The Graph 想象成一个图书管理员。
现在不同的公链有点像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图书馆,里面存储着海量的信息(交易记录、智能合约状态等)。但是这个图书馆非常特别:
-
书籍(数据)不断地在增加。
-
没有固定的目录或索引系统。
-
要找到特定的信息,你可能需要翻阅成千上万的书籍。
书多引导少,找想要的东西无异于大海捞针。
于是,The Graph 就像是这个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:
-
它会不断地整理和索引新增的书籍(区块链数据)。
-
它创建了一个易于使用的查询系统(类似于图书馆的电子目录)。
-
当你需要某个特定信息时,你只需要告诉 The Graph 你想要什么,它就会快速地为你找到相关的书籍和"页码"(具体的区块链数据)。
因此,The Graph 在做的事,实际上就是给整个加密世界的链上数据们,分门别类的做一个规整的电子目录,让你在查询时能够更加方便。
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开发者和项目们不需要自己建立复杂的数据索引系统,用户可以更快速地获取他们需要的区块链信息。使得构建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(DApps)在数据层面显得变得更加容易。
回到我们前面讨论的项目价值和叙事上,The Graph 的长久效应在于,无论你走进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(应用是真实还是空气),只要你要查书,就都要用到 The Graph ,这才是数据索引为什么是刚需的真正原因。
你可能会问,如果我不想要一个这么大的图书馆,我只想查我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书籍怎么办?
这也涉及到了 The Graph 的一个核心功能 --- 子图(Subgraph)。
比如你对"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”这本书特别感兴趣。你可以创建一个专门针对DEX的子图,这个子图实际上会包含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:
-
要索引哪些特定的智能合约
-
要跟踪哪些事件(如交易、添加流动性等)
-
如何组织和存储这些数据
-
如何查询这些数据
于是,如果你有多个专门的兴趣目录,就会形成了多个子图,面向加密世界各种各样的场景,供各种应用们来使用。
或者更为通俗的,子图更像是图书管理的分类号,一个类型下对应着同一个主题的书目。
而这些子图,仍在不断地增长中。
根据 Messari 数据,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末,已有 7,370 个子图发布到去中心化网络,较 2024 年第一季度末的 1,952 个增长了 278%。
在第三季度,The Graph 的活跃子图数量还在增加,截至今年1月,这一数字已增至超过 10,000 个。这一稳定增长表明 The Graph 在大规模支持去中心化应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。
搞懂了概念之后,再来理解 The Graph 的优势就会更加容易。
由于多个特定主题可以创建专门目录,对应不同加密应用的刚需,可以至少做2种不同的事情:
-
从区块链原始数据到创建子图,为不同主题构建索引
-
不同项目通过 Graph 的 API 使用索引,为各自的业务提供基于数据的服务
去中心化的数据索引市场
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,如果图书管理员控制了整个链上数据的查询索引,那你凭什么相信这个管理员呢?
实际上,在 The Graph 的设计中,网络中的不同角色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共同承担了“图书管理”的工作,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。
更为细节的,索引器、委托人、策展人和开发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索引市场。
首先是索引器,它的作用最为基础,即运行节点来处理和索引区块链数据。他们是网络的主要数据处理者,负责创建和维护子图的索引的初始步骤。
而愿意做事的动机在于,它们可以通过质押 GRT 代币(项目原生代币)和提供查询服务来赚取费用和奖励。
这就非常类似于以太坊或者其他L1上的验证节点,你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运行;但如果你规模不够但也想参与,则涉及到了另一个角色,委托者。
和流动性质押类似,委托者也可以将自己的 GRT 委托给索引器,通过委托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,同时不需要运行自己的节点。
在经济上,委托者也能分享索引器赚取的一部分收益。
其次,还有个关键角色是策展人。
当索引器创建了成千上万的子图后,哪个最好或者最适合于某个使用场景?此时策展人就可以发挥作用,发现高质量的子图并对其进行信号标记。
在经济上,当他们选择的子图被广泛使用时,可以获得 GRT 代币奖励。
在这几个角色外,项目开发者或者独立的研究员们则可以使用 The Graph 里子图的数据,定义需要索引的数据结构,并构建利用这些数据的应用;它们受益于能够快速、高效地访问区块链数据,降低开发成本和复杂性。
而这里的最终用户,则可以是 DApp、数据分析师或其他需要区块链数据的实体,获得快速、可靠的数据访问服务。
所以,总体上看我们能看到:
一部分角色提供子图和索引,另一部分角色消费子图和索引,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、不由单一实体控制、多方参与的数据市场。
不过笔者更感兴趣的是,这样的市场是不是真的有人用。
Messari 的另一则数据报告则显示,截止去年 Q2 ,The Graph 的查询费总收入以美元计算环比增长 160%,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13,000 美元;
同时,数据需求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,超过 29 亿次查询,较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16 亿次增长了 84%。
而在去年 Q3,这个数据则达到 53 亿次以上,环比增长 79%。
进入新年,虽然笔者没有拿到更多公开的数据,但更好的行情、更多的叙事必然会催生更多的项目,同时生态的活跃也激发了我们前述的数据查询需求。
有刚需的真实需求,但未必是来自于我们一般认为的零售客户端。
尚未被广泛提及和发现的数据市场,似乎也在说明,老项目也可以变成周期轮动中受益的 Alpha。
The Graph 的业务面在数据的佐证下确实不错,但其代币 GRT 表现如何?作为普通玩家,我们又有哪些可以参与的空间?
GRT,稳健收益受益者
首先,GRT 代币在前述数据市场中的作用是调节/激励市场参与者的行为:
-
需求端:数据需求者/dapp开发者查询索引需要支付GRT,产生持续的消耗需求;
-
供给端:索引器提供索引服务,获得GRT奖励;策展人/开发者发现优质子图或创建子图,获得GRT 奖励
对应到普通玩家能参与的,即成为委托者,将GRT质押给索引器,让他能提供更多索引服务(类似质押ETH给节点,维护网络安全)
但问题在于,质押 GRT 是否值得?或许我们可以从外部竞争环境和项目自身两个方向进行分析。
首先看竞争。
由于资金存在机会成本,你也可以选择将资产质押到 DeFi 协议中当LP。
但从赛道整体来看,DeFi本身已经很卷,ROI 已经或者在宣传影像下均能被快速价值发现,同时做LP还有可能因为无常损失等问题亏钱。
而质押到 High FDV Low Flow 的VC币里,币可能因为不同条款的解锁条件而逐渐下跌,质押的收益可能还抵不上本币亏损。
如果质押到数据市场,则是一个没有那么卷和 ROI 相对固定的赛道。
其次,再来看看质押到 The Graph 本身的收益。
总体上,质押者的具体奖励取决于他们选择的索引者、质押的GRT数量,以及网络的整体活跃度和收入。
当开发者或用户查询The Graph上的数据时,他们需要支付查询费用。索引者有权决定自己要保留多少比例的查询费用。在下图例子中,索引者选择保留13.96%的查询费用作为自己的收入。
那么剩下的部分(100% - 13.96% = 86.04%)则分配给质押者(Delegators)。
让我们再来举个实际例子: 假设总共有1000 GRT被质押给这个索引者,而我质押了100 GRT(占总质押量的10%):
-
对于一笔100 GRT的查询费用
-
可分配给质押者的金额是 86.04 GRT
-
您作为质押者会获得 86.04 * 10% = 8.604 GRT
也就是说,索引需求稳定的情况下,你质押的量越多,就能成比例的获得更多数量的GRT。
于是问题转变成,GRT 本币自己是否会出现大幅贬值。
我们并不是专业的二级交易团队,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财务建议。但作为比较,GRT 作为一个老项目,有一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: 全流通,无解锁抛压。
当然,GRT 的币价也追随加密周期,但如果看最近1年,代币价格甚至比去年今日高出30%; 同时查阅链上数据和关联,也几乎看不到主动做市和操纵的痕迹。
因此,如果仅考虑进行质押同时获取稳健收益,在本币数量增加和价格稳健涨幅的情况下,或许仍是一个具备吸引力的选择。
虽然比不上Meme等超额收益,但风险相对较小且增幅稳健,PVP 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。
未来
The Graph 是否有更多的催化剂和事件,来吸引市场的注意力?
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是,项目不止于原有的索引器设计,也在 AI 相关领域做了更多的探索。
例如,索引服务的本质在于让链上数据更好查,实际上这已经近似于AI服务的基建层,为近期火热的 AI Agent 提供底层的保障。
其次,The Graph 也在探索在其自身的网络中托管 AI 模型,你可以在选定的索引器上传请求的模型,执行推理,将结果返回给网关。The Graph 也可以在其中收取服务费,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。
而更为直观的 AI 代理产品上,项目也在构建类似于加密版 ChatGPT 的工具,建立在 The Graph 索引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数据之上。例如你可以直接问哪个DEX交过去七天内的交易量最高,利用索引查询返回结果。
这里的一个好处是,不同于新晋的 AI Agent 项目,The Graph 实际上走的是索引搭台,AI唱戏的路线。
进一步,可以贴合热点叙事做文章;而退一步仍可以做数据索引,维持业务的基线和下限。
这或许也是现阶段加密产品PMF(产品可用性)的最佳注脚之一。
当下的PMF并非出圈和更大的理想主义,为所有加密项目提供数据索引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务实且持续的 PMF。
有真实需求的产品理应拥有一席之地,关注这类产品和项目成长也是获得确定收益的好途径。